藏药起源

举世无双、雄伟壮观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自喀喇昆仑山,东至横断山脉,幅员辽阔,地势高亢,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复杂的地理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许许多多耐寒、抗缺氧、生物活性高的药材。青藏高原是藏医学发生、发展的摇篮,几千年来,为藏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的繁衍生息、生产活动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藏医药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1300余年,而其真正的起源则要追说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史前年代。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同胞便已懂得初步的医药道理,发现有些植物、动物和矿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譬如:酥油可以止血,能治疗烧伤、烫伤,青稞酒舒经通络、活血散瘀,柏树枝叶、艾蒿烟熏防治瘟疫等方法。这些经验通过言传口授世代相传,必是传少漏多,甚至以讹传讹。 公元四世纪,天竺的著名医学家碧棋嘎齐和碧拉孜入藏,传播了《脉经》、《药物经》、《治伤经》等五部医典,对《本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公元六世纪以来,从内地传来了医学和天文历算;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四百零四种病方,五种诊断法,六种医疗器械"以及四种医学论著如《门介钦莫》(即《医学大全》)等。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时又带来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译成了藏文,如《索玛拉扎》(即《月王药珍》)等等。赤松德赞时期,藏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宇妥·元丹贡布、碧棋列贡、吾巴曲桑、齐齐谢布、米娘绒吉、昌提杰桑、聂巴曲桑、冬门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宇妥·元丹贡布最为有名。

直至公元八世纪《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月王药珍》等一系列藏医药著作的相继问世,才标志着藏医药开始进入有文字记载的系统发展时期。

藏传佛教和藏医始祖宇妥.元旦贡布对藏医药的发展具有不可泯灭的贡献。在富有神秘色彩的藏传佛教中,几乎每位高僧活佛都深谙藏医药学,藏区许多神秘庄严的寺院都建有"曼巴扎仓"--医药学院,神圣的佛经楼中珍藏着大量的医药学著述。藏医药在这种佛教寺院文化的背景和氛围中通过严格的师徒传承被完好地保留继承下来,避免了由于战争、动乱、历史更迭等浩劫造成珍贵的民族民间医药玉石俱焚,毁于一旦。正是这种局部的封闭维护了其独特的深度和完整。例如;五世达赖时期由格鲁派曼巴扎仓(医药学院)研制的名贵藏药"然那桑培"(七十味珍珠丸)就是靠师徒相传而得以延续至今,并以它的疗效而久负盛名。宇妥.元旦贡布公元八世纪出生在一个御医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医。他勤奋好学,十岁时在医术方面就崭露头角。当时吐蕃最高统治者赞普闻其名后特意召请他入宫与当时西藏的名医进行辩论。小宇妥在这些名家面前毫不胆怯,滔滔雄辩,结果大获全胜。从此,他声名远播并成为王子的御医。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学理论,他又多次赴天竺、尼泊尔、内陆,广投名医,四处游历。他一边到各地行医治病、传授医术,把学到的医学理论用于实践,一边广泛搜集民间验方。四十五岁时,他开始著书立说。他以吐蕃医学为基础,归纳总结前人的医疗经验并借鉴吸收汉地、天竺、印度等相临民族医学的精粹,花费十年心血,终于撰成名传千古的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该书记载药物1002种,并分为珍宝、土、石、树、汁液精华、湿生草、旱生草、动物等八大类,提出药物的性味源于五大(土、水、火、风、空)和六味、八性、十七效的理论,这是一部相当于《黄帝内经》的经典著作,它奠定了藏医药学的基础,其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仍是研习藏医药学的必读书目。宇妥.元旦贡布为藏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深受藏族人民的尊敬,被誉为"罕见的圣人"、"医圣",并成为后世藏医药研究者的楷模。

返回